谢瑶一看就知道,这几样清粥小菜看着简单,肯定花了魏南珍不少银子。她们这些秀女还没名没分的,使唤宫里的人可是挺费劲的。她忙道:“多谢阿姐。对了,今日换屋子的事麻烦了不少人,我都叫映霜去打点了,阿姐不要再破费了。”
魏南珍温婉一笑,“还是你想的周到。”她放下托盘,道:“幼雪也该起了,再睡多了,晚上睡不着可就不好了。”
“阿姐说的是。”魏南珍在那里摆盘放碗,谢瑶便去叫那小懒虫起床。姐妹三个填饱了肚子,又叫来几个丫鬟收拾收拾行李,很快就到了下午集合的时辰。
都是十几岁的小姑娘,秀女们聚在一起站成几排,谢瑶不自觉的就有种初中生军训的感觉。
集合后,巧秀姑姑先是来了番下马威,疾言厉色的说了一通宫规,然后又认真地教起最基本的礼仪举止,贴心的给每一个人纠正动作。
几个年纪小的姑娘不听话,一会儿吐舌头一会儿扮鬼脸,人群里时常传来大笑声。巧秀姑姑见管不住她们,一狠心,揪出了小王氏,罚她晚上不许吃东西。见小王氏委屈的哭个没完,姑娘们才算老实了些。
出人意料的是,看起来咋咋呼呼的谢瑾却是这里面体力最差的,才站了一会儿她就闹着要坐。巧秀本以为她是娇气,没当回事儿,后来见谢瑾一副站不住的样子,也怕出了什么差错,只得把她扶进去歇着了。几个不知情的秀女,都在偷偷的骂谢瑾耍大小姐脾气。
等到天色擦黑,今日的训练终于结束之后,翁幼雪禁不住欢呼一声,左手挽着谢瑶右手搂着魏南珍,拉着她们一起去大厅用饭。几十个姑娘们洗好手,围着几个桌子坐了,都有满肚子的话想说,瞧见一旁巧秀的脸色,只得咽回了肚子里。
用完晚膳,好容易到了自由时间,可以回房休息了。这个时候大概是晚上六点,古人没什么娱乐活动,一般八点就要就寝。等几十个人都差不多洗漱完,本是该睡的时辰了。可姑娘们累了一天,却是没有一点睡意。
天太热,秀女们分不到冰,都不乐意呆在屋里。一个个穿着家居的常服,三五个凑做一堆聊天说地。说的最多的,还是那个不敢提起他名字的九五之尊,皇上。
有从平城搬过来的鲜卑贵女提起半年前的那场迁都风波,当时可吓坏了她们。谢瑶她们身处洛阳还不觉得,那时候的平城可是布满阴霾,人人都小心翼翼的活着。家人反复叮嘱他们,不可沾上此事。
翁幼雪不以为然地说:“不就是皇上提出迁都,遭到众人反对,最后太皇太后和谢家出面拍板定下此事吗?”
打平城来的傅兰冷冷道:“你懂什么,迁都是大事,岂是这般三言两语定下来的?”
据说皇帝为了顺利迁都,先提出自己要大规模进攻南齐的计划。南辽北齐两分天下,国家刚刚稳定下来没多久,大臣们自然纷纷反对,无人赞成兴兵。其中反对最激烈不是旁人,正是皇帝的好兄弟元谐。
元谐如今虽然尚未封王,但早已在朝中领了差事。他的话是非常有分量的。立马有大批鲜卑老臣附和元谐,反对南伐。
但事实上,这不过是兄弟俩做的一场戏。为了政治改革,移风易俗,学习汉民族的现今文化,元谦早已下定决心迁都。这一次他提出出兵,并非真心想要伐齐。他早已料到朝中重臣会一致反对,所以所谓的南伐不过是为后来的迁都做准备。只要大臣们同意迁都,他就会放弃伐齐。相比动兵扰乱天下格局,朝臣们自然会赞同迁都作为妥协。
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按照计划中的那样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道路泥泞,以至行军非常困难。但是皇帝仍执意下令继续进军。大臣们本来就不想打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趁着大雨,再次跑出来阻拦皇帝。
“要面子”的皇帝非常严肃的表示,这次他们兴兵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叫后人笑话!如果不让他继续挥兵南下,那他也不回平城了,就把国都迁到不远的洛阳。
朝臣们听了面面相觑,没有人敢第一个说话。皇帝当机立断,叫他们站队表决。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先前反对南伐的最激烈的元谐率先站到了左边,躬身道:“只要陛下答应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彦和并无异议。”
他这么一表态,许多文武官员也琢磨起来。他们虽然也不大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搞定了这些朝臣,皇帝又将平城中的老臣传了过来。老的不能动弹的,就叫他们的子孙代为面圣。反对迁都之声还是络绎不绝,他们搬出了一条又一条的理由,但都一一被皇帝驳倒。许多年轻的老臣之子对平城并没有老一辈那么深厚的感情,又听说洛阳的繁华,心底早已动心,不少都已经倒戈了。余下还有一些人冥顽不灵,却也实在讲不出什么道理来,只好说迁都是大事,需要卜个卦确定吉凶。
皇帝却坚定地称,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可迁都之事已经没有疑问,无需卜卦。治理天下者应以四海为家,今天走南,明天闯北,没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再说鲜卑先祖也曾几次迁都。于是经他这么一说,迁都洛阳成了仿效先祖的美事。
在这个安静的夏夜里,刚入宫的秀女们在皇宫一隅,你一言我一句的凑出了这有关于皇帝的一出又一出。谢瑶安安静静的听着,有一些事情,她也难辨真假。前世迁都洛阳时她早已入宫,她还帮着元谦出了不少主意。可现今,她是真心不清楚平城那边的状况。
但有一点她可以确定,那就是元谦是鲜卑王朝难得的一位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