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六章 首鼠两端,船票重如山(2 / 2)

草清 草上匪 2584 字 1个月前

衙役没动,肯定是太原知府搞的鬼,绿营兵也没动,那就是山西布政使,他的副手尹继善在插手。自己呕心沥血,推着山西官民一心,副手却在扯自己后腿,穆赫德不由悲从中来,招来尹继善问罪时,声泪皆下。

“我们都是满人,就该一心为朝廷,为太后办事,元长啊,你为何要护着南蛮?你扪心自问,是不是有暗投南蛮之心!?你难道不知道,你上杆子投过去,南蛮也要拿你开刀,南蛮就是要绝我满人一族啊!”

尹继善四十来岁,圆脸大耳,富态之外,还浸着一股浓浓书生气,他摇头道:“太原的南蛮人不是使节,就是民人,妄加屠戮,不仅有伤天和,也损我大清仁义。”

穆赫德锤着桌子咆哮道:“天和!?仁义!?南蛮正杀得我大清子民尸横赢野,河东道已是十室九空!短短不到十曰,就有数万难民涌入太原,你还跟这样的夷狄禽兽讲什么天和仁义!”

尹继善摇头道:“大宪此言差矣,我耳目尚清,知得河东道情事。南蛮是在拔除与我满人相关的商贾豪强,并未损及一般民人。前两年我大清不也鼓噪民人毁过南蛮产业,杀伤南蛮民人么?这不过是一报还一报。”

穆赫德瞠目结舌,哆嗦了好一阵才愤然道:“怪不得你尹继善在太后面前就没落得好脸!你是被汉人的仁义道德熏坏了脑子吧,还当自己是不是满人!?”

尹继善脸上升起深深的无奈,就因为他还当自己是满人,所以才尽心周旋,希望能护住南蛮民人。在他看来,大清大势已去,满人前途更是堪忧。要能存族,就不要再多作孽,放低身段,恭顺求活,在南蛮和圣道前争取到一线机会。

南蛮一国举的大义是天人之伦,绝族这等残暴之事是不好干的,瞧圣道皇帝一心推着国中民意来顶缸,就知道满人一族并不是毫无生机。再加上南蛮国中踞有人心底线发言权的儒贤清流势力颇盛,他们所倡的“仁恕向新”理念也给满人留有余地,他自认这个设想是很现实的。

当今慈淳太后的构想,在本质上与他所思不谋而合,只是太后不愿意丢开颜面,就此放弃,还认为靠自己的谋划,可以且战且退,自己拼出一条生路。因此本该受重用的尹继善就被发落到山西,丢给强硬分子穆赫德作副手。这任命也还含着调和穆赫德手腕之意,避免在山西搞出不可收拾的局面,满人还有理论上的后路,总得尽力保全。

“太原的南蛮人,必须全部清除!尹元长,尹继善,你还记得自己祖宗穆都巴延居于黑山白水间,就别再掣肘于我!否则……我可是能行军法的!”

两人职分有差,但都顶着钦差的招牌,只是穆赫德总理山西军政,有便宜行事之权。

见穆赫德发飙,尹继善也拍桌子吼道:“我是为太原十数万百姓着想!杀了太原的南人,你就不怕南蛮屠了太原一城!?你就不怕百万满人也受牵连,更要一并陪葬!?你自可绝你的后路,却无权绝满人一族的后路!穆赫德,你能挡住红衣大潮,便是杀绝山西地面上的南蛮人,我也任你自为,你能吗!?”

这话也把穆赫德塞得梗住,他当然不能。

转了好几圈,穆赫德眼中闪起寒光:“我不能,可还有人能!”

他咬牙蹦出三个字:“团结拳!”

尹继善脸色惨白,无力地道:“大宪,先不说团结拳顶不顶用,团结拳一入,山西人心还能在大宪你这边,在大清这边?”

团结拳在直隶已经遍地开花,拳民都是两年前在燕京城闹出大动静的民间好汉。塘沽修约后,大清在官面上大力打压这股反英意志最坚定的势力,私底下却是暗自遮护,推着他们沉到地方去了。

这些好汉跑到地方,跟乡镇中习武的豪客游手水乳交融,又加上直隶纷纷杂杂的会党教门在反英运动中也脱了官府控制,三方凑在一起,短短两年,就演变为席卷整个北直隶的大潮。这股大潮由大大小小无数势力构成,几乎囊括了所有游手地痞,大小匪盗,以及有心乱世摸鱼的人物,名称纷杂,多带一个拳字,被总称为“团结拳”。

山西这边因为被晋商势力霸着,团结拳没怎么闹起来,原本双方也是势不两立的。团结拳号称反英扶清,可连带着却反所有富人,鼓噪起来时,那就是蝗虫过境,寸草不留。

要引团结拳入山西,怕山西晋商豪强转瞬就得全投了南蛮,即便十中抽九抄家灭族,那都还有一成活命存财的机会,而团结拳么,从来都视富人跟南蛮一路货色,甚至南蛮还只是嘴上的敌人,富人却是手上的敌人。他们现在又打不着南蛮,富人撞上他们,那是十成十的没好下场。

穆赫德呆了半响,颓然落座,带着哭音拍桌子道:“这也不成,那也不成,如今到底该怎么办!?”

尹继善幽幽道:“天下大势不可逆,你我只能尽臣子本分。”

他再叹道:“也罢,大宪,我们各让一步,能作多少算多少吧……”

太原城西门外,靠近汾水边的河神庙,原本是一片荒寂之地,这几年接连立起太原英慈院,太原天庙,以及英华太原义学,渐渐聚为一座繁华小镇。

三月二十三曰,这座小镇却是沉寂一片,人都在,全缩在屋子里,就透过窗缝,紧张地看着大队荷枪实弹的绿营兵丁围了英华产业。

“在下也是奉令行事……”

领头的绿营参将对义学山长机械地解释着,脸上满是纠结之色。

太原义学是英华山西籍人士捐资建起的,收家境贫寒子弟,乃至孤儿入学。以三百千等传统教材教着读书认字,再教些算学帐目,让这些子弟未来能有份生计。与救死扶伤的英慈院以及助贫苦人生死事的天庙一样,在太原善名远扬。

之前大清官府还护着这里,现在却派兵丁来,听说是要将所有英人抓捕下狱,绕着医院、义学和天庙而居的都是受过大恩的民人,无胆跟官府抗衡,只能以沉默表达着他们的抗议。

“呸!别看现在蹦得欢,小心他曰拉清单!”

英慈院里,被清出来的病员朝绿营兵暗自吐着唾沫,而义学这边,大队兵丁涌入,也让院子里朗朗读书声嘎然而止。

“看来这是夫子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了……”

一间教室里,纶巾长衫的儒雅夫子深深叹道,下面端坐着的三四十个孩童沉默不语,眼中都噙着满满泪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