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2 / 2)

“北旱南涝,却不知老天爷为何不肯公平一些。”刘夫子说罢,眉心拧得更紧,“咱们这边旱,敕拉一族那边更旱,敕拉一族最近接连犯境,朝廷那边,本就对敕拉一族不满。又有主站一派,言道敕拉一族缺粮,人和畜生都吃不饱,人马皆瘦,当是进攻草原,一举拿下敕拉一族的好机会。全然不顾穷寇莫追之道,还怂恿陛下令太子殿下代驾亲征,以定军心。”

林安抿唇不语。

“出征打仗,一要兵士,二要将才,三要钱粮,”刘夫子甚至不忍再说下去,“今年秋收,怕是还要加税。”

只有加税还是最好的结果。因为打仗还缺人,如果到时候打仗打急了,临时征兵,也不足为奇。

到时候百姓家里好不容种出来的粮食被拉走大半,家里的顶梁柱再被拉走了……刘夫子也好,林安也好,竟都无法想象那时的悲剧。

且,二人若无功名,与普通百姓,又有何异?

“若到时真的如此,”林安慢慢道,“那学生便再多置些田地。”

大不了他自己不收税,只交朝廷的那部分税,剩下来的粮食,好歹让人活着撑到大旱结束。

刘夫子拍了拍林安的瘦弱的肩膀,没有说话。

即便有了秀才功名,他们所能做的,依然很少。

不是不想做,而是不能做。一旦他们学着有些人家开始施粥救济百姓,那么接下来,他们就会被县衙和州府盯上,请他们去“捐银”,帮朝廷渡过难关;如果仅仅如此,那还是好的,若是被一些地方跑来的大批流民盯上,那些流民见他们只是小小秀才,又无甚根基,真的舍了命,来抢他们的东西,取他们的性命,也未可知。

人心,从来难测。

林安家里有三个弟妹,他还有自己的抱负,有自己的想法,还想着要和猎户做一辈子的狗男男,因此就算将来要出手帮人,也定会谨慎再谨慎,唯恐为自家招了祸事。

刘夫子见林安谨慎,便也不再说什么。其实在刘夫子看来,一旦百姓乱了,县城比乡间更为安全。林安兄妹几个若能来县城最好。

可是林安孝期未过,常常撇下乡下的母亲棺木,反而住在县城……将来却有可能成为旁人攻歼他的把柄。因此刘夫子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让林安谨慎,帮人可以,但万万注意,不可太过招人眼睛。

林安颔首称是。

回到林家村,林安就去找了顾夫子和顾太太,将想要两个妹妹跟着顾太太读书学音律的想法说了。

顾太太和顾夫子对视一眼,道:“这却是好事,我愿意去林府教导你两个妹子。”

林安一怔,忙道:“天地君亲师,师恩贵重,我两个妹子要跟你学习,自然是要上门来,如何能让您过去?这却是不好。”

顾太太眉眼慈爱,道:“这件事原本也不该瞒着安哥儿的。安哥儿或许不知,大旱之下,学堂里来读书的学生都少了三分之一。剩下肯来的学生里,还有一半是吃不饱饭的。我和外子虽然也想帮着学堂的学生,可到底钱财有限,现下安哥儿既来请我去教导两个妹子,我又闲来无事,能去讨一份束脩,教你妹子一些大家子的规矩仪态、读书弹琴明理、掌家之事,回来补贴学堂的学生,让他们每日早上能喝上一碗粥,垫垫肚子,那也是好的。”

顾太太未曾嫁给顾夫子前,也曾是官家小姐,只不过可惜是原配之女,后被继母算计,才不得已嫁给顾夫子。但是寻常官家小姐都会的事情,她也都能来教给林大丫林二丫二人。

林安原本就是想给顾太太束脩的,现下顾太太主动说除了音律之外,还愿意教两个妹子更多的东西——而那些东西还不是寻常人能请到人来学的,当下大喜。

“如此,多谢女夫子了。”林安起身,深揖一礼,被顾太太扶起来后,又道,“顾太太想要补贴村子里的孩童,林安也愿为此出一份力,所以……”

林安想了想,道:“林安便给顾太太每月十只活鸡,十只活兔,三十个鸡蛋,还有四两银子的束脩,顾太太以为如何?”

现下的情形,粮食和肉禽都贵,林安开的价钱,已算是很好。

顾太太看了顾夫子一眼,顾夫子道:“四两银子太多,二两足矣。”

林安道:“若太太只教我妹子读书学音律,二两银子或许足矣。可太太还要教我妹子旁的东西,这些哪里足够?还请二位切莫推脱。”

如此推让一番,顾夫子夫妇才同意了林安说的束脩。

林安说完两个妹子的事情,又道想将林平和秦茂也送到顾夫子这里来。

虽然他也能继续教导两人,但在这古代生存越久,林安越发觉得没有功名,没有权利,在这古代就是没有人权。纵使是活着,却也要提心吊胆,因此他越发的想要在科举路上越走越远。

下一次的大考,他一定要参加。进士或许还考不上,但是举人身份,他是一定要得到的。

有了举人身份,再给林大丫陪送大笔的嫁妆,到时就算真的要把林大丫嫁给几代单传的张家,林安也能放心不少。

因此把两个小的每天送到顾夫子的学堂,林大丫两个则交给顾太太,林安的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

不等猎户高兴,就见林安已然把多出来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

猎户:“……”

好在猎户家装了玻璃,林安想读书,更喜欢明亮的地方,因此大半时间,都扎根在了猎户家。

扎根到了猎户眼前。

这才让猎户心中高兴了几分。

七月十五鬼节,秦茂生辰,当夜开始下雨。

大雨接连下到了七月十七晌午。

田地喝饱了水,庄稼终于精神了起来。

河水水流也变大了一些,井水水位开始上升。

村子里的人都高兴地不得了。

转眼就过了中秋,秋收开始。

虽然今年的收成比往年是差了不少,但是,倒也足够交了税,饱饱的吃上一年了。

当然,前提是,朝廷没有再加税。

八月底,地里的粮食都收了上来,县衙开始挨个村子跑,拿着一张告示,把村子里人都召集过来,开始念。

“……敕拉一族,辱我国境,当除之……然但凡兴兵,皆要钱粮……大好男儿保家卫国,百姓税赋自然当加,以令将士无忧,铲除敕拉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