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浩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提出五省九部制,五省九部,意为九五之尊,象征国家最高权利。五省分别为立法省、司法省、行政省、监察省和廉政省。规定,立法权属于由参、众两院提名选举产生的帝国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理大臣;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的下级法院。监察权属于帝国合法公民,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帝国五省实施监督,防止权力腐化。廉政省以帝国廉政公署作为主要权利机关,对帝国官员实施监督、反腐、倡廉,是对监察省的权利补充和牵制,防止监察省自身权利腐化。五省中,立法、司法、行政三省是行驶国家职能的主要机关,三者相互牵制制衡。监察省和廉政省是对其他三省的监督和检查,同时监察省和廉政省之间又相互监督,不至于腐化变质,即达到明朝初期的东厂的职能,又防止像明朝中后期东厂腐化的现象发生。
根据五种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宪法还规定,国会有权要求总理大臣条陈政策以备审议,批准总理大臣对外缔结的条约,建议和批准总理大臣对其所属行政官员的任命,通过弹劾案撤换总理大臣,有权建议和批准总理大臣对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宣告惩治叛国罪,弹劾审判最高法院法官,弹劾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廉政公署官员;总理大臣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拥有有限的否决权,总理次大臣兼任参议院议长,总理大臣还拥有特赦权、对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和任命权;最高法院法官、最高检察院法官,廉政公署法官等在总理大臣因弹劾案受审时担任审判庭主席。此外,根据惯例,最高法院有权解释法律,宣布国会制定的法律违宪无效。
九部分别为司法部、外交部、财政部、内务部、教育部、国防部、交通部、商贸部、农工部。
大部分部门同欧美列强国家的部门职能差不多,只有个别部门融入了王辰浩那个时代的思想。例如国防部一词首次提出,统和陆军、海军和空军,统一管理全国武装力量的建设工作,如武装力量的征集、编制、装备、训练、军事科研以及军人衔级、薪给等。国防部的工作由具体交给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分别办理。国防部不负责统帅和指挥全国武装力量,凡涉及对外军事交往活动一般以国防部的名义进行,具体军事作战则由总参谋部执行。内务部也比其他列强国家的部门强大,囊括了几大部门,如民政总署、警察总署、宪兵总署、卫戍总署等部门。
人士任命上,王辰浩将原直隶总督府各部门总长升级为帝国内阁下辖的各部大臣。周复出任司法部大臣,伍廷芳副之。李鸿章出任外交部大臣,唐绍仪为次大臣。教育部大臣为蔡元培,商贸部大臣张謇,内务部大臣张枫,财政部大臣宋汉章,交通部大臣詹天佑,国防部大臣王士珍,内阁秘书长阮忠枢,副秘书长杨士骧等,但凡国家要害部门的人士任命,都是王辰浩的嫡系人员担任,原来清政府中央的官员不是被提前退休,就是安排到偏远部门。
中央的人士任命激起了相当一部分清廷旧官员们的抗议,但他们也就只能抗议一番,在王辰浩的巨舰大炮面前,他们也不敢有什么出格的动作。王辰浩特意委任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次大臣,给足了奕劻的面子,让旗人子弟无话可说。奕劻碌碌无为,次大臣不过是个摆设而已。但王辰浩给奕劻以重金贿赂,利用奕劻在宗室和朝廷的地位,拿奕劻去搪塞来自京城各方的旗人子弟。对于奕劻来说,有奶便是娘,明知道王辰浩拿他当枪使,他也不在乎,反而心甘情愿的为王辰浩做事,在奕劻的弹压下,京中旗人子弟也闹不起来了,帮王辰浩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问题。
在王辰浩的武力控制下,经过十几天的整顿,王辰浩在北京确立了帝国中央集权和各部门的行政职权划分,帝国内阁组建完成后,标志着清帝国中央完成了变法改革。
王辰浩在北京城的一系列动作,各省督抚们都看在眼里,他们摄于王辰浩的武力,不敢对王辰浩的中央改革法案提出异议,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省督抚们已经准备好阳奉阴违了。
王辰浩太了解这些清末官吏们的心态了,他并不急于一时。如果现在就在各地推行新政的话,效果不会好到哪去,反而会激起地方督抚们的反制。王辰浩手中的武力可以灭掉任何一省的反抗,但是一旦爆发武力冲突,其结果是很难预料的。王辰浩不敢保证各省督抚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会孤注一掷铤而走险,王辰浩不希望中国的国力因此而消耗。
在王士珍、阮忠枢、杨士骧、周复、张枫等人的建议下,王辰浩选择暂时安抚各省督抚官员们,然后分化他们,采取各个击破战术。
王辰浩先是昭告天下,宣布中国的国体依据《帝国宪法》,中华帝国清政府为中央集权、地方自治的联邦国家和政府。《帝国宪法》第十,十一章阐述了中央和地方制度,宪法对国家和省县专属权限采取列举式陈述,并规定对于剩余权凡属国家之事务由国家处理,凡属省县之事务由省县处理。按照宪法规定,地方采取省县自治,蒙古西藏地方自治权另以法律定。
帝国政府采取联邦体制,中央集权,地方分权,中央对地方监督,地方分省自治。
王辰浩利用分省自治,给予各省充分自治权利,这极大的刺激了各省督抚们。王辰浩不但没有夺取他们的权利,反而给予他们更大的自治权利,各省督抚们都听说过美国的州长的权利,简直就是地方上的土皇帝,于是纷纷举手拥护王辰浩的这项政体改革。
于是,中央的各项改革政令得以顺利达到地方,并被一丝不苟的执行下去。很快,各省陆续成立了地方议院,执行中央关于政体改革的相关计划。地方众议院席位按照地方人口分配,每十个人选出一个众议员,每省选出两到三人成为帝国众议员和参议院议员,行驶国家权力。
王辰浩第一步政体改革得以顺利完成,他在成功的安抚了各省官员们之后,立即将枪口对准了九大总督的另外八个和五个边疆将军。由于分省自治,第一任地方省长由各省现任巡抚担任,那么总督和独立辖区的将军们的位置就将被裁汰。
王辰浩于是将八大总督和五大将军尽皆调回北京,组织他们充当参议院议员,实际上是明升暗降,夺了他们的权力,将他们跟地方分开。而之前的地方巡抚早就不满他们头上有总督压着,如今王辰浩提升了他们的权利,又把他们头上的总督和将军们调走,他们顿时拍手称快。
这样一来,王辰浩针对地方官员们的分化瓦解战术便成功了。
接着,王辰浩开始进行第二项计划。他以整编全国军队的名义,将各省地方上的新军、八旗、绿营、练军、民团等部队全部收编,然后开赴其他省份进行重新整编。
例如,湖北新军奉命调往山东,在山东济南府就地整编,主要职务皆由北洋陆军出身的军官担任,原来的军官则被送往北洋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深造,接受洗脑,直到绝对服从王辰浩的命令后才会准许毕业,再视能力和忠诚度分配给部队。
湖北新军调走后,前来换防便是山东的北洋陆军第九镇。第九镇进入湖北,迅速控制湖北各个战略要地,就地裁汰和整编湖北八旗、绿营、练军和地方民团。八旗兵战力最弱,直接被裁汰。绿营和团练的战斗力稍好,改编为地方治安警察部队、警备区执勤部队,或者改编为国民警卫队,亦或者改编为建设兵团,从事军队后勤工程建设,帮助地方政府修桥、盖楼、开路、筑坝等军民两用工程项目。
至于地方民团,王辰浩坚决取缔,并宣布禁止民间自行组织武装部队,剿匪的工作交给地方上的国民警卫队和警察部队执行。
就这样,王辰浩通过调换防务之机,将北洋陆军换防过去,不到三个月时间便控制了各省的军务。
王辰浩完成了第二步计划后,成功了避免了爆发内战的危机,兵不血刃的控制了各省。而各省官员们直到这时才明白王辰浩的真正目的,他们被王辰浩分化瓦解,被各个击破,结果再想联合起来已经不可能了,只能乖乖的听从王辰浩的命令。
好在王辰浩并不急于收掉他们手里的权利,各省官员们都还有利用价值,王辰浩希望通过他们间接的控制住各省,等到改革深入民间,形成一定的基础之后,那时王辰浩才会考虑这些官员们的去留问题。(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