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村办小学的事就这么定了。
不过,叶秋桐回头又给了村办小学一个福利,当晚,她拿了五万元钱到康滔家,让他给村办小学的孩子们买些课外书和作业本铅笔什么的,另外,再给小学的老师们每个月多加二百元的福利,并且承诺这项政策会一直执行下去,什么时候钱不够了,让康滔打电话给她,她随时转来。
现在经过几次调资,体制内工作人员的工资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从原来几十元,到现在一百多元,但是物价也随之飞涨,原来一块多一点能买到一斤猪肉,现在要两块五左右了;中华烟两块钱一条,现在要四十块了……
但是收入水平整个社会不象以前那么平均了,做个体户的一个月几千上万都有可能,有人光卖菜一个月就能赚八千九;而土里刨食的农民一年交了征购粮、农业税,到手剩下的可能还不足千元;但是国企的领导可以领到两千多元的工资……
社会贫富分化现象初显。
教师就是这分化群体中属于贫寒的一类,工资低,任务重,还因为师资不足,许多村办小学聘用了民办教师来上课,没有正式编制,一个月只有七十多块钱的工资……
老师不富足,怎么能安心教学?
叶秋桐早就了解到,现在后山村小学老师正式编制的加上校长是三个,其它七个老师都是民办没有编制的,就是这十个老师,撑起了后山村教育下一代的重任。
二百元一个月,还不够现在有些人豪吃一顿,不够一个土豪在歌舞厅里“全上”一次花篮。
但是在农村多了这二百块钱,老师的生活水准就能大变样。
康滔看着厚厚一迭的钱,心情特别激动,道:“咱们村的老师都很朴实,不过工资太低是个缺陷,过去他们上完课,还得回家兼种地,开荒种水果才能养活一家人。
现在好了,每个月多个二百块钱,能解决不少事,他们也能更专心教学,我回头就和他们提要求去,每年都要争取有人给我考上县一中。他们有了钱要还教不好,有的是想调过来教书的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叶秋桐虽然不是什么伟人,但却知道知识真的能改命一个人的命运,如果老师能把精力都投入教书育人,后山村不知道又会走出多少人材。叶秋桐突然特别期待,她笑着道:
“被你一提醒,我还打算再成立一个奖学奖教基金会。以后老师和孩子出了成绩,都大大有奖。”
“秋桐,这花销也太大了,你真的不想树碑立传?”康滔真想不透叶秋桐这个人了。
“咱们村多出些人材是好事。”
叶秋桐微微一笑,不再解释。如果不是这个村子收留了她,让她在这里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也不会有现在的她了。
叶秋桐是个感恩的人,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上辈子就算是穷的时候,村里要修路,提倡主动捐款,她也是从牙缝里挤了几百元捐出去。
现在她发达了,钱对她来说真的只是数字了,抱着这些数字冷冰冰的没有实质的感觉,但是如果捐出去,做公益事业,心里却感觉热乎乎的,这就够了。
从康滔这出来,叶秋桐又回了趟娘家,钱秀花正捶着腰,说擦洗了一天把她累坏了。
叶秋桐便问她为什么不叫人帮忙,钱秀花便念叨开了,要过年大家都忙,没空,她也不好意思叫人家。还好邻居们知道他们回来,有主动过来帮着擦洗了一会。
这都怪秋生,如果过年前找个媳妇回来就好了,她也不至于这么累,没人帮忙擦洗。
叶秋生听了,虽然不敢甩脸,但是脸上的神情也不好看。这时候正好有几个过去在县城做生意的老朋友来找他,约他出去喝酒,叶秋生就去了,正好能离开老娘念叨的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