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六、新朝自有新气象(二)(1 / 2)

明末风暴 圣者晨雷 2059 字 25天前

当新朝第一次国政联席会议在召开之际,码头广场上的人群也没有散去。百姓聚在这里,除了等着看夜间的焰火,还要等着第一时间知道新朝会采取些什么国策。

新朝自有新气象,早在几天前,报纸上还有坊间的那些评谈艺人们就说了,新朝为了保证政令畅通,将会在每个衙门前立公示牌,所有的大小政务,都将在公示牌上贴出来。俞国振亲自在报上撰文时便说,所谓公,就是开诚布公,就是事无不可对人言,公家之事,公家之人,都须如此。

而金陵城作为登基之地,共辟出十八个地点为公示场所,树立了百余座公示牌,只要政务联席会里出了什么决定,立刻便有人抄下分贴。

或许是因为一起对来自新襄的暴发户瞧不顺眼的缘故,左兴与滕渔两人挤到了同一处公示牌前。他们并没有等多久,便见着一个穿着类似于大明官服但又略有不同的人在几个华夏军士兵的护卫下排开众人匆匆而来,然后将一张纸贴在了公示牌上。

左兴不识字,但滕渔却是认得的,他凑上去念道:“华夏国皇帝第一令,华夏国上下尊卑,只以能力与为国贡献来划分,而不以官职有无来区别,故此,非祭祀与家中亲长,跪拜之礼皆废……我的娘亲啊,这是说,这是说我这样的小商贾,今后见着了官人大老爷都不必跪拜了?”

“我说滕兄,你别是看错了吧,什么时候,百姓见着官老爷不需跪拜,大约是说读书人都不必跪拜吧?”

“不是,就是所有百姓,上边说得很明白,无论是兵农工商,见官皆可不跪,若有官员、豪强强迫他人跪拜,有司必以伤人之罪论处……这,这……”

“这有什么奇怪的,滕兄你不是燕京人么,燕京在我家统帅治下也有四五年光景了,你在燕京时,几曾见到要拜军委会的官员?”

他二人正说话间,身后又传来声音,回过去看,正是方才那新襄人。两人相视一望,不禁苦笑。

看来是摆脱不了这些新襄人了。

在离他们不远处的酒楼,大群的读书人将酒楼包了,他们自恃身份,不会到下面人潮中去拥挤,自然有人抄好了文告前来宣读。听得第一条竟然是废跪拜礼,众人都面面相觑。

“废得好,男儿膝下有黄金,功名只凭书剑取。”夏完淳在众人中年纪最轻,因此先开口道:“这跪拜之礼,不但繁冗,而且若不诚心,就是将头如捣蒜一般磕下去又如何?”

他说完又转向座中一人:“顾先生,你说是不是?”

顾先生即是顾炎武,他捋须点了点头:“非但如此,俞公这第一号令,如同此前一般,都是向……最顽固最不通人情的那些势力宣战啊。”

众人初时没有反应过来,经顾炎武这一提醒,顿时明白:确实如此,这是对旧的传统与体制的一种割裂,表明俞国振所建立的这个新朝代与此前会截然不同。特别是对于乡野的普通百姓来说,国家大政什么的他们未必能懂,但是知道自己可以不再向官员下跪,他们就会意识到,如今的朝廷已经与过去完全不同!

一道这样的命令,胜过无数言辞!

在大会议室中,钱谦益此时也想明白了这一点,不禁低喟了声。他此前还以为俞国振与旧文人割裂是一时之举,但从这个命令中,他看出了俞国振的坚决,对于自己等人的结局,情不自禁悲观起来。

“今后政权的形式,我个人拟了一个框架,此前也下发征询过诸位的意见和建议,如今会总后又按着大伙的想法有所修改,现今公布给大伙。在这里,有一件事情我预先说明,便是此后干系到国家长远大计之战略,诸如政权形式之变化,都不可由一人一言而决,都当如此次一般,付诸公议,而后公决。”

俞国振提出公议,众人并不意外,但又提出“公决”之说,让众人一惊。从来只听说过乾纲独断,少有“公决”之说,身为皇帝,愿意兼听已经可以算是明君了,更何况将自己独揽的大权交与他人分享?

而那些旧官员、旧文人,此刻更是心中一凛,俞国振早就征求了这么多人的意见,却没有泄露出丝毫风声,俞国振对这件事情的保密工作,做得未免太好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