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1 / 2)

兵家大争 白塔zZ 3773 字 25天前

在他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任令其他人望尘莫及。譬如,武则天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很少直呼其名。对于老年的狄仁杰,武则天更是显示出了温情的一面:朝堂之上,武则天特许狄仁杰不用跪拜;武则天还曾多次告诫朝中官吏:“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指狄仁杰)。”

杀伐果断的武则天对狄仁杰可谓优渥有加。在武则天的朝堂里,狄仁杰地位之崇高,无人可出其右。这让狄仁杰有机会对武则天之后的继任者作出从容安排。

武承嗣是武则天的侄子,一直渴望成为太子,而武则天则犹豫不决。狄仁杰抓住机会,以亲情打动武则天。

狄仁杰对武则天说:“立太子之事,事关重大,有很多因素应该考虑进去,但第一要考虑的是自己。无疑,人都是要死的,因此,我们才需要选定接班人。如果接班人选得好,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将被执行,自己的灵位也能被后人供奉;如果接班人选得不好,那么自己生前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被推翻,自己将来的灵位也会被人抛弃。”

古代人很重视祭祀,尤其是对祖先的祭祀,更重视自己死后会不会有人祭祀。灭了对方的国家,如果保持对方对祖先的祭祀权利,这就是一种很大的仁德。而祭祀,也是权利的象征。

武则天生前不怕任何人反对,因为她可以将反对者都杀了,用来维持自己皇位的正统性。可她死了怎么办?古人很重视自己在鬼界的地位,认为人间的祭祀规模直接可以决定鬼界的身份地位!

狄仁杰了解女皇,继续说道:“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选择接班人首先应该选择在血缘上和自己最近的人——只有血缘最可靠。最现实的方法就是,您应该立您的亲生儿子为太子。如果您立了您的儿子,将来您就是皇帝的母亲,配享太庙也是理所当然;而您要是立了武氏的后人为太子,那么将来您只能是未来皇帝的姑母,让侄子为姑母立庙,这事似乎有些悬!”

很显然,狄仁杰的话对于武承嗣很有杀伤力,但最终也打动了武则天。她决定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武承嗣最终失去了继承武则天皇位的可能。

这就从体制上保证了狄仁杰不会被武承嗣清算,作为副产品,李唐王朝也借此完成了复辟。

为了确保自己死后武承嗣不会死灰复燃,狄仁杰生前还精心挑选了自己的接班人,此人就是张柬之。

有一天,武则天向狄仁杰征求宰相人选,狄仁杰毫不犹豫地说:“荆州长史张柬之是个难得的人选,这个人虽然老了些,但却是真正的宰相之才。这个人一辈子没被人发现,如果您用他做宰相,他一定会为国家鞠躬尽瘁。”

于是,武则天将张柬之的官职由长史升为司马。过了一段,武则天又让狄仁杰推荐宰相人选,狄仁杰笑了一下,说道:“我以前曾经推荐过张柬之,到现在也没见您用这个人啊。”

武则天说道:“怎么没用啊?我早就把他升为司马了。”

狄仁杰不慌不忙地说:“我给你推荐的是宰相人选,您却让他去做司马,当然算没有任用。”后来,张柬之果然被任命为宰相。

随着岁月的流逝,武则天已经是风烛残年,她已很难有效地控制局势,客观上看,李唐复辟的时机已经成熟。狄仁杰大力推荐的宰相张柬之果然没有辜负狄仁杰的期望,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张柬之毅然决定起事,仅仅用了半个时辰,政变就宣告胜利。

取得胜利后的张柬之,手里提着武则天所宠爱的两个面首——张昌宗、张易之的人头来见武则天,此时,武则天已经无力回天了。

不知当时的武则天,在盯着张柬之发呆的时侯,有没有想起来张柬之的推荐人狄仁杰来。

其实,武则天想起想不起狄仁杰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不久之后,唐中宗又要登上皇帝宝座,李氏将重掌乾坤。等这一切尘埃落定之时,狄仁杰生前所作的安排也被郑重表彰。狄仁杰先是被追封为司空,后又被追封为梁国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至于狄仁杰是否神探,这点毋庸置疑。他担当大理丞(最高法院院长,亲自审案)期间,他曾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记录: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积压案件,涉及到一万七千人,但是却没有一人喊冤。一时间,狄仁杰成为世人推崇的神探!而且他的复活比较奇怪,是直接在某个有点胖胖的可爱演员身上进行了灵魂苏醒。以至于把公孙厉吓了一跳,急忙喊来妻子陈燕一起瞻仰神探先生。

第三十九章 云集

这时的咸阳很是热闹,西北因为被秦军平定,各地先后苏醒的神将和传承者都来到咸阳碰机会。只是各地地盘都已经争抢完毕,对于他们秦国并不是很需求,此时只是将他们养在咸阳,让他们自行发展。

被限制了自由的神将们听闻有晋周两国的使者将要来到咸阳,一个个内心火热,准备抱上晋周两国使者的腿,跟着他们离开秦国。

原来公孙策的府邸,现在的兴平侯府。

狄仁杰笑呵呵的当了一会模特,陈燕啧啧称奇的看完后就走了,留下两人讨论正事。

“这是公孙恩将军托我转交兴平君的书信。”狄仁杰掏出一封信交给公孙厉,他一边也在庆幸,庆幸那日公孙恩的运气。

当时周军和王翦对峙,对其余数座军营发动猛攻,先后拔除。被捆成粽子的公孙恩自然也被发现,虽然穿着秦国将军制式铠甲,但被捆的状态让刘冕起了兴趣,又见公孙恩是现代人,心中恻隐,就没有当场斩杀。

公孙恩虽然嘴硬,死活没说一个字。但还是有秦军投降的天兵将他的信息说了出来,刘仁轨如获至宝,让孙儿刘冕运送公孙恩去神都洛阳,多次嘱咐刘冕好生招待公孙恩,最好能成为朋友。

听到侄儿的信息,公孙厉手一抖,微颤颤接过信一看,果然是自己侄儿潦草的自己,错字别字充斥满篇,字里行间的意思就是说女皇武则天很器重他,封他做千牛卫中郎将。

一个个跳跃的字符,似乎洋溢着公孙恩的喜悦。感受到这种喜悦,公孙厉一张严肃的脸也开始露出笑容,这让狄仁杰暗自松了一口气。

“这小子命真大,感谢女皇陛下不杀之恩。不知狄大人来找我公孙厉何事?我这个谏议大夫只是虚衔,挂在郎中令那里出工不出力。属于白拿国家俸禄的那种闲散人员,不过狄大人有需要,我公孙厉力所能及之事,绝不推辞!”

公孙厉说的很豪爽,但这也是无奈。自己的侄儿就在人家手里,他又很珍惜公孙恩的小命,只能受制于人。

“呵呵,兴平君言重了。我狄怀英前来拜访兴平君,只是为了转交公孙恩将军的家信,并无他事。”狄仁杰摸着胡须,一脸和煦的微笑。他很满意公孙厉的上道,但他也知道,公孙厉的身份只是人质,并无多少实权。

“武周对我侄儿有不杀之恩,我公孙家必不相忘!”公孙厉低头略微思考,说出了自己的承诺。

“这是公孙恩将军自己有本事,女皇陛下知人善用,绝不会埋没任何有才能的人。”狄仁杰说的话,一语双关。

公孙厉只当是场面话,并不较真。

此时的咸阳东城的市集酒馆里冒出了很多的人,他们相互在讨论着对晋周使者的看法,一个个信心满面。

“知道晋国的使者长孙晟么?他可是真正的文武双全!”一些人在酒桌上卖弄自己的才识,将长孙晟和狄仁杰进行对比,吵得很是热闹,热闹的另一重意思就是乱。

也有些安静饮酒的酒客,看着免费的现场剧,有思索那些吵论酒客言辞间信息的,也有独自思索心事的。

被他们讨论的长孙晟确实很有本事,如果活的长一些,李渊只能夹-紧尾巴,乖乖给杨广当马夫。

长孙晟,(551—609年),字季晟,神都洛阳人,是隋朝著名军事将领。长孙晟少年时可以说是:“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矫捷过人”

北周时崇尚武功,贵族子弟交游皆以武艺相夸相敬,每次共同驰射,同辈皆在长孙晟之下。长孙晟十八岁时为司卫上士。起初没有名气,别人也不知其才能,唯杨坚一见,深赞其异才,携其手并对人说:“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突厥首领沙钵略可汗求婚于北周,周宣帝以赵王宇文招之女许之。娉娶时,北周与沙钵略可汗各自炫耀本土能事,并精选骁勇之士充为使者。

因此长孙晟被派遣为使者,做汝南公宇文神庆的副手,送千金公主至沙钵略可汗处。北周曾先后派数十名倒使者前往,但沙钵略可汗多轻视不礼,却独喜爱长孙晟,可能是长孙晟很帅,谈吐不凡,又很有本事。

对于这样类似与周瑜的人,没有人会不喜欢。这位突厥可汗常与长孙晟游猎,以至长孙晟留住其处竟达一年之久。

一次出游,遇二雕飞而争肉,沙钵略可汗给长孙晟两枝箭,并说:“请射取之”。长孙晟驰马而奔,正遇双雕相叠,遂一箭而贯双雕。沙钵略可汗大喜,命诸子弟贵人皆与长孙晟亲近,学习其射箭的本事。

当时沙钵略可汗之弟处罗侯甚得众心,结果遭到沙钵略可汗的猜忌,处罗侯便暗中托心腹之人与长孙晟结盟。从此,长孙晟在突厥乘游猎之机,察知突厥山川形势及部众强弱。

长孙晟归来后,杨坚已为北周丞相,长孙晟便将突厥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了杨坚,杨坚闻后大喜,遂将长孙晟迁为奉车都尉。

其后杨坚代北周立隋国,突厥可汗认为这是叛逆,要替妻子所在的北周皇室讨公道,实际上是乘着北周政权更替,内部不稳之际想捞一笔。于是长孙晟再度出使突厥,说服突厥可汗,并代表杨坚,将北周的公主收为杨坚义女。

其后长孙晟根据自己对突厥的了解,不断在突厥内部制造矛盾,让突厥陷入内乱。采取驱狼吞虎的计略,让威胁隋朝北方的突厥无力南下,始终在草原上相互绞杀。长孙晟努力平衡着草原上的势力,给隋军调集大军渡江灭陈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