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一章 兖州刺史(2 / 2)

当日徐和被徐庶一席话轻易说服,毅然率领全军,投入了对抗泰山贼的战役。徐庶的口才固然帮他下定了最后的决心,可若没有这些日常所见的种种,潜移默化的对他造成影响,他会不会这么果决,恐怕还是未知之数。

王羽微微颔首,徐和的态度,基本在他预料之中,他看着徐和,缓声道:“你的心思,本将明白了,但青州的规矩,想必你也是清楚的,军,政只能择其一,你意下如何?”

对王羽的问题,徐和也早有准备,他不假思索的答道:“属下武艺寻常,冲锋陷阵,斩将夺旗的本事远不及各位同僚;在军略上本还有些自信,但见识过元直将军的机变之能后才知道,自己终究还是井底之蛙……”

他这话确是由衷而发,王羽在河北连场恶战,连续以少胜多,他未亲见,但也谈不上多佩服。毕竟离得太过遥远,对袁绍到底有多大能耐,徐和也没什么概念,而且,王羽指挥的精锐部队,也是他完全不可能打造得出来的。

但在原山之战中,徐庶指挥的部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虽然过了一年时间,但这些在黄巾军中,被当做炮灰使用的杂兵的战斗力,并没有多大提高。

可就是这么一群杂兵,在徐庶手下却爆发出了极强的战力,将嚣张一时的泰山贼打得抱头鼠窜,几乎全军覆没!

泰山贼有多大能耐,徐和再清楚不过了,这些年他们没少打交道。

当初青州黄巾试图向更富庶的徐州进军,横在他们面前的障碍,正是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贼。在琅琊、东海的连番激战之中,包括徐和、司马俱在内的黄巾劲旅,屡屡被臧霸击败,甚至击溃,最终不得不放弃进军徐州的计划。

当时臧霸的兵还没现在多呢,而青徐黄巾的总数,却远在徐庶集结的民兵之上。在相同的敌人身上,差距就很明显了。

因此,徐和对统兵作战,彻底不做考量了。

“倒是治政方面,属下听闻,主公曾有言道:治政是最简单的工作,只要有兢兢业业的精神,认真做事,就能获得成功。属下不才,愿意一试。”

“既然如此,本将就准你所请。”王羽对这个有自知之明,也很识进退的属下很满意,点点头道:“本将会表奏你为兖州刺史,与摧锋营一道,进驻卢县,招抚济北众寇,同时牧守鲁、济北二郡国。”

“……臣遵命。”徐和明显被吓到了,好半晌才回过神来。

兖州刺史?那可不是什么小官,大汉一共才十三个州,一州刺史本来就很夸张了,何况还是兖州!这么个官职,就这么轻飘飘的甩给自己这个降将了?真是太让人意外了。

稍过片刻,想到济北国的现状,徐和倒是有些明白了王羽的用意。

从青州败走的黄巾军,有不少人正盘踞在济北,一年以来,有些人在劫掠过程中,被周边势力消灭了;也有些人受到了周边实力的邀请,投靠了过去;还余下不少只能艰难求存的,徐和自己虽然没扩张势力的打算,但时不时的也会接济一下昔日的同伴。

徐和不知道自己先前的举动有没有落在王羽的眼中,但青州方面却始终未加干涉。现在想来,徐和只觉身上一阵战栗,如果说,王羽明明知道,却始终不加以干涉,就是为了今天……那对方的心机之深沉,谋算之长远、精准,就实在太恐怖了!

下一刻,耳边传来王羽清朗的声音,只听他淡淡的说着:“匪性最重,贼性最强的那些人应该已经都不在了,剩下的人,无论是想继续在刀口上吃饭,还是打算老老实实过日子,亦或打算从军,却不喜受军纪约束,本将都有去处安排他们,所以,济北问题应该不难解决。”

“属下明白。”徐和下定了决心,无论用什么方法,也得劝服昔日的同伴。

在主公这样的人眼皮子底下逍遥,除非有对方的默许,否则根本就不现实。现在,主公把目光投向了济北,摆在众人面前的路,自然也只有他说的那几条了。

想脱轨?那是相当危险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