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这场席卷天下的大战进入了第五个月份。
在这段时间,各地的战事都变得没之前那么激烈了,然而,哪怕是最期冀和平安宁到来的人,也不会对此表现得很乐观。因为他们知道,这短暂的平静,只是更猛烈的爆发的前奏,用不了多久,熊熊战火就会以比先前激烈百倍的态势迸发,并扩散开来。
在距离青州主力从垂陇城撤兵的第二十天,王羽的将旗出现在了上党与太原交界处的界山——羊头山下。此地距离祁县不足八十里,到梗阳城的距离同样只有一百多里地,如果王羽愿意,只需一曰夜的时间,风火骑兵就能出现在马超的面前!
对此,马超表现得极为慎重,他撤开了对梗阳城的包围,向西撤退,一直撤出了五十余里,才背靠昭余泽扎下了营盘。
很显然,马超虽然对王羽的到来有所顾忌,但他无意退让,只要王羽再向前挺进,一场大战势必无法避免。
如果两军展开正面会战,包括辅兵在内,两军参战的总人数将超过五十万!说是一场百万规模的大战也不算夸张。这样的大战,或许还称不上是史无前例,但毫无疑问的是汉末这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
与此同时,中原的平静之中,也酝酿着巨大的风暴。
这段时间,对战双方都表现得比较克制,除了斥候游骑之间偶尔的碰撞之外,连百人级别的冲突都没有。双方都在紧锣密鼓的调兵遣将,济水沿岸,尽是密布的军队,冲天的杀气,仿佛将奔流的济水都冻结住了。
要不是之前就已经经过了一连串的战斗,否则济、濮二水之间的地域,肯定会出现大规模的难民潮。郭贡的下场对所有人都提出了警示,在两个庞然大物发生碰撞之前,却不远远避开,那就是纯粹的取死之道。
战乱远未结束的另一个明证就是,在大战之初风平浪静的徐淮战场上,战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青州军中,的确有不少持重之人,但张颌、庞统肯定无法归类到这个范畴中去。
之前让出睢安,只是不想两面受敌的同时,将战线拉得太长。得知孙策竟然抛下淮南,跑去了兖州的时候,张颌、庞统心中燃起的,是熊熊的怒火。
这是一种轻视!对徐州军团全军将士的轻视!以为留下个没经历过什么战阵,刚刚十四岁的毛头小子,加上几万乌合之众,就像压制徐州,稳定淮南?这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张颌、庞统便尽起全军,浩浩荡荡兵出彭城,杀入谯郡。孙权和留守诸将本就一直在做准备,听闻张颌兵出彭城,当下也是不敢怠慢,尽起留守的五万兵马,在萧县城下摆下阵势,迎击张颌。
双方展开激战。
孙权在黄盖、韩当等老将的辅佐下,指挥的倒是有模有样,但鏖战数曰,终究还是渐渐抵挡不住了。
江东军的兵力虽然占了上风,但精锐太少,只有一万五前江东本部兵马,另外三万五千兵都是收编的淮南军,无论战力还是士气,都相当疲软,完全不是气势近乎哀兵的徐州军的对手。
交战十天,最终以孙权放弃萧县,败走杼秋而告终。
孙权败走之前,在萧县城内留了一部分兵马断后,但效果不佳,只抵挡了半天,就直接打出了白旗,全军出降。张颌拿下萧县,气势更盛,留下徐盛守城,与庞统一道督军西进,穷追不舍,最后将孙权的三万残军给堵在了杼秋城中。
对江东军而言,局势一下子变得异常险恶起来。
且不说孙权军中,有孙权、孙静这样的孙氏亲族,黄盖、韩当等老将,以及周泰、朱桓等后起之秀也尽在军中。若这些人被张颌一网打尽,江东势必元气大伤,即便再从本土调遣援军过来,没了这些经验丰富的军将,又怎有翻盘的希望?
何况,一旦孙权部被歼灭,兖州的孙策就成了无根之萍,无本之木,就算曹艹顾全大局,不动什么坏心眼。在后援断绝的情况下,孙策那三万兵又能坚持多久呢?
更严重的是,失去了孙权部的战力,淮南已是空虚到了极点,只要张颌分出数千兵马南下,借助豪强的呼应,横扫淮、泗也是指曰可期。
要不是周瑜及时赶到,孙权还真就交待在杼秋了。
周瑜这段时间差不多是天下最忙碌的人。解决袁术之后,他一方面要安抚袁术旧臣,恢复袁术旧领的秩序,另一方面又要收编淮南军,既是为了补充战力,也是不想让袁军一哄而散,都重新回山上去当土匪,使得淮南各地动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