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大宋税法该怎么改?(今晚依旧一更,8月9号补……)(1 / 2)

北颂 圣诞稻草人 3996 字 15天前

寇季有信心在大宋商律和税律完善以后,使大宋的商税成倍数翻滚,所以他才敢在赵祯面前打包票说,稳赚不赔。

大宋是封建王朝中少有的商业发达的王朝。

大宋也是封建王朝中,少有的扶持商业的王朝。

像是大宋的瓷器和丝绸等出口业,就是大宋重点扶持的商业。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宋拥有着较好的商业生存土壤。

在大宋现有的商业中,所能产生的税收达千万贯。

等以后大宋商业规模不断扩大,不断延伸,不断向四周开始扩张以后,所产生的税收会更多。

所以,赵祯现在投资那点钱不算什么。

赵祯其实不懂商业,甚至大宋绝大多数官员都不懂商业。

别看他们各自府上都有庞大的生意。

那是他们家里人在经营,又或者是族人在经营,他们要么醉心政务,要么醉心于结交其他官员,根本没心思,也没那个想法去做生意。

所以他们不了解生意。

再加上商人社会地位低,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士大夫,就更不愿意去了解。

他们宁愿多看一本书,也不愿意在商业上多看一眼。

也正是因为如此,能传授赵祯商业经验和生意经的,只有寇季。

赵祯也只能从寇季口中了解一些商业经验和生意经。

所幸,大宋的商业虽然繁荣,可跟后世没办法相比。

大宋这种相对原始的商业,寇季勉强玩得转。

所以能传授给赵祯一些有用的经验。

赵祯听到了寇季直言稳赚不赔,忍不住问道:“若是咱们为了扑卖回收税的权力,必然得出高价,才能让那些地方上的豪门大户望而却步。

连他们都觉得会赔钱的事情,咱们怎么赚?”

寇季笑着将大宋收税的标准,以及收税的方式给赵祯讲了一番。

然后又将大宋所能产生的税额,预估了一个大致的数字报给了赵祯。

讲完一切以后,寇季笑问道:“既然我大宋每年能产生的商税税额多达千万贯,我们就算是为了收税权投出去八九百万贯,那也有得赚。”

赵祯听完了寇季一席话,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朝廷每年所征的商税仅仅在六百万贯左右,可大宋每年能产生的商税税额在千万贯往上。

那还是以前大宋地盘小的时候。

如今大宋地盘大了,开设的边市多了,货物多,做生意的人也多了。

可商税并没有看到什么显著的增长。

反倒是丁口税(也就是农税)在直线攀升。

按道理说,大宋的商税也应该出现一定的增长才对。

可赵祯通过户部的文书,并没有看到商税有显著的增长。

也就是说,朝廷每年有几百万贯,乃至上千万贯,被人吞了。

而且已经吞了几十年了。

那可都是朝廷的钱,他的钱。

他脸色怎么可能好看。

寇季见赵祯脸色难看,就猜倒了赵祯的心思,他笑着道:“朝廷商税一直没有超过千万贯,主要就是朝廷将商税收税权扑卖了出去。

虽然朝廷省去了一定的麻烦,但是一部分的利益被那些豪门大户给得去了。

此外,那些豪门大户在掌控了商税收税权以后,就能对自家的生意加以照顾。

像是过税,他们就不用缴纳。

他们所居的地方的住税,他们也只需要缴纳一次。

甚至有些人干脆就不缴纳商税。

只要他们借着商税收税权,给自己出具交税的文书就行。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出现了如此大的税额空缺。”

赵祯听完此话,咬牙道:“在我大宋拿下了辽地以后,朕以为我大宋已经到了盛世。可如今细细了解以后,才知道,我大宋依然是千疮百孔。

我大宋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君臣去做。”

说完这话,赵祯盯着寇季道:“商税的事情,朕不太懂。朕只知道,商税收税权,交给那些豪门大户,让他们巧立名目增加各种苛捐杂税,对百姓不利。

所以才有心整改商律和商税。

如今四哥提到,商税和商律中存在着漏洞,才给了那些人偷税漏税的可乘之机。

使得我大宋每一岁要损失数百万,乃至上千万贯的钱财。

四哥可有补救之法。”

寇季点头笑道:“自然有……以前不是时候,所以没跟官家多解释此事。原本想着等入朝以后动商税和商律的时候再跟官家解释此事。

如今出现了变故,那臣就先跟官家把此事讲明白。

此事要解决也不难,只要官家将收税的权力拿回来。

我们便可以对商律和商税做出调整。

比如商税中的过税和住税,我们完全可以将其合一,只征买卖税一项,也就是二十税一。

只要民间商人做买卖,我们就可以征税。

买卖一次,征一次。

其他的我们不去管它。

我们只盯着买卖足以。

因为我们若是细分过税和住税的话,就要派出两批人手去做此事。

相对的麻烦也就多了,中间的空子也就多了。”

赵祯皱眉道:“可是只征买卖税的话,中间可以钻的空子也很多。我们的人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人家做生意,而人家做假账的话,我们也很难察觉。

此外,他们若是以物易物的形式做买卖的话,也能避开买卖税。

还有赠予等多种方式,都能避开买卖税。”

赵祯对生意场上的事情不是很了解,但是对钻空子的事情却十分精通。

毕竟,朝堂上都是人精,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钻空子。

因此,不论是他下诏书,还是下发其他的文书,都务必要做到不出漏洞,让人有机可乘。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寇季提出了只征收买卖税的时候,赵祯立马发现了其中可钻的漏洞。

虽然是过税和住税需要的人手多,也容易被钻空子。

但其中过税钻空子的风险,要比买卖税低。

毕竟过税是有硬性标准的,只要朝廷收回了收税权,那只要是商人做买卖,都避不开它,都必须得交。

虽说会出现少交的情况,但是总比不交要强。

只收买卖税的话,商人们很有可能钻空子,什么也不交。

寇季听到了赵祯的担忧,笑着道:“其实没有什么完善的律法,所有的律法都是在人们发现漏洞的情况下,渐渐的补全的。

就像是官家你刚才说的那些漏洞,我们完全可以制定相应的律法对其加以约束。

比如以物易物。

买卖双方,即便是以物易物,也有账册记录在案。

他们愿意以物易物,我们依照市价给他们定价,再向他们征税就行了啊。”

赵祯沉声道:“寻常百姓以物易物,可是不会有账册的。”

寇季眉头一挑,盯着赵祯笑着道:“民间以物易物的百姓,几乎都是贫寒人家。官家难道还想在他们身上征商税不成?”

赵祯一愣,抿着嘴不说话。

寇季笑着道:“朝廷征商税,过税千文取二十,住税千文取三十。也就是说,低于千文的买卖,朝廷从没有征收过商税。

由此可见,朝廷从没有在贫寒百姓身上征收过商税。

我们也可以用千文起征。”

赵祯听完了寇季的解释,思量了起来。

寇季继续道:“臣知道官家最关心的还是做假账的问题。做假账的问题,其实很难根治,也很难避免。毕竟民间做假账的方式层出不穷。

我们根本拿不出一套完全能防止做假账的收税办法。

所以我们可以推行税票。”

“税票?”

赵祯一脸疑惑的盯着寇季。

寇季点头笑道:“不错,税票。十贯及十贯以下的,我们都可以印刷成定额税票,发给商户。

税票上盖上地方税务司的印玺。

钱财可以直接存入一字交子铺。

十贯以上的,可以在买卖完成以后,到当地税务司出具税票。

地方税务司需要出具的税票,没有面额。

用票由朝廷印发,数额由税务司的人填写。

用印也是税务司。

税务司的人,除了日常收税在,还需要不定时出去监察商户是否交税。

每个月查一次税票,每一季核一次季税务和税票。

在监察过程中若是发现商户没有交税,可以对其做出罚款、封铺、抄没其家财等惩罚。

此外,每隔半年,可以核查一次买卖双方的交易账目,和一字交子铺的存取记录。

三方账目核对,看看是不是存在着偷税漏税。”

赵祯愣愣的张着嘴,盯着寇季,他就像是听了一番天书一般,眼中充满了迷茫。

寇季说的每一句话他都懂,连起来他也懂,可其中的优势和弊端他却十分懵懂。

寇季见此,笑着道:“官家现在不用细思,臣回头会写一封奏疏递进宫。

臣到时候会在奏疏上详细的陈述此事。

官家到时候看完了奏疏就明白了。”

赵祯缓缓点了点头,在没看到具体的奏疏前,在没有搞懂寇季话里所有的意思前,他不发表任何见解。

他只是简单的问了一句,“此举能杜绝商人们做假账?”

寇季笑道:“不敢说完全杜绝,但是能杜绝很大一部分。”

赵祯追问道:“具体多少?”

寇季思量了一下道:“市面上我们能看到的生意,能杜绝七八成。

市面外的就不好说了。”

赵祯张了张嘴,有点想问市面外的为何不好说,但仔细考虑了一下,还是没有开口。

他感叹了一句,“能杜绝市面上七八成就不错了。”

寇季笑着点了点头。

赵祯又问,“我们拿回了商税收税权以后,就可以开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