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2 / 2)

辛亥大军阀 雨天下雨 6009 字 1个月前

陈敬云对这些军队内部的派系也是有些无可奈何,只能是尽量搞平衡了,比如沈纲担任了第一军军长后,提拔马成当第二军军长就是这种政策下的产物,如果沈纲都挡了军长而马成没当军长的话,很容易引起那些老二营就跟着他起兵的人反感。

而为了搞平衡,所以这个第八师和第九师的部队除了少数军官是其他部队调来的外,其他中下层军官是清一色的福州军校生。陈敬云是打算着尽快把福州军校生给提拔起来,形成一个重要的力量派系,用时候也能够牵制那些旧军派和海归派。

总之是把军队的派系尽量弄多,不让任何一个派系掌管绝对权力。

除了派系平衡考虑外,陈敬云对这这两个师的战斗力也是充满着期待,这种几乎全新训练出来的部队和那些长期作战慢慢成长起来的部队是不一样的,如果战斗力可行的话,陈敬云在下一步扩军当中就会沿用这种模式,如果说战斗力不行的话,陈敬云就得回到老路子上去,抽调现有部分的骨干组建新的部队。

只是现在第八师和第九师都还处于训练阶层,虽然说前些时候已经宣布正式成军,但是相关的训练还是继续,,真正能不能打,那就得以后打了再说。现在嘛,至少看上去还是战斗力很是有的。

尽管陈敬云一头心思埋进了内部事务当中,但是基于国民军的庞大实力和陈敬云的个人威望,有些事情不是陈敬云想要不理就能不理的,他想要低调,其他人却依旧会找上他来。

随着国会正式选举的曰子慢慢临近,虽然北洋军和国民军乃至滇军都没怎么搭理,依旧一头心思的整军备战中,但是国内政局的风向依旧被国会选举所影响着,除了报纸上的那些猜测分析外,底下里的各党派人士也是在积极奔走,试图在国会选举中或许更多的席位。

其中自然是以宋教仁为首的国民党为主,为了遵循当初的南北和平协议,以及孙文和黄兴对议会政治的不感冒甚至失望,孙文以及黄兴这两个革命党的重要人物早已经公开宣布不会参加总统选举,而国内的新兴势力当中,陈敬云和唐继尧都是务实的人,也没什么兴趣和当什么总统,至于其他还有几个人说要参选,但是除了他们自个估计是没人会选他们,以至于实际上的总统的候选人只有袁世凯那么一个。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局面,虽然北洋现在都没弄什么党派去弄竞选,一门心思的扩军备战想要武力统一中国,但是袁世凯却是去参选总统赢得中央的名义。而国民党呢,孙文和黄兴都不去参选什么总统,但是宋教仁却是一门心思的想要掌控国会权力,然后弄内阁制自己进而组阁。

而其他的地方实力派虽然也都有参与到国会选举来,比如陈敬云的国社党和云贵的统一共和党都还是国内排名前几位的党派,但是他们谁也没想着去控制国会,然后依靠国内掌控国内统治的想法,别说他们了,甚至黄兴和孙文都没这个打算。

手握军权的实力派们都很现实,看的也很透彻,现在所谓的国会选举就是一场面子功夫,影响不了国内各军阀的实力对比。

实际上,这个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次国会选举的确也是一场闹剧,根本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选举,甚至连清末时期的谘议局选举都比不上。前清的谘议局选举当中,虽然也流于表面功夫,对选举人的限定很高,一个省下来能够有选举权的人大多局限于士绅豪商们,比如中学以上学历、五千元以上资产这些条件就没几个人能够达到,当初一个省也只有那么一所几所中学,能够有中学或者同等学历的学生那可是绝对的高学历了,比现代的博士硕士含金量要高得多。而五千元财产也足以把绝大多数中产阶层拒之门外,更不用说普通民众了。还有其他几条也是足以让普通人望而止步。所以说前清的谘议局选举符合条件具有选举权的人是少得可怜,偌大一个福建省有选举权的人不过五万多一点。国内第一富省的江苏也不过十六万人左右。

这选举条件高,人数少,选举起来自然也就轻松简单一些,公正公平这些自然是做不到的,但是也不至于发生斗殴啊,或者为了几毛钱就把选举票就给卖了的事发生,之类的,毕竟有着选举权的基本都是士绅富商,打架多丢脸啊,买票好歹也拿出几百上千元来不是。

总体上而言保持着一种良好气氛,使得谘议成功的弄出来后成为士绅富商的闲聊地方,大伙一起交流交流做生意的心得,哪家院子的头牌更清纯,哪家院子的姑娘更风搔啊之类的,当然也免不了忧国忧民一番,至于有谁会去听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不过民初的这一场选举却是不太一样,选举条件降低了很多,为了争取更多的人支持,国民党早就支持把主要的两个限制条件降低了,比如学历,现在不要求中学了,只要求小学,而小学嘛一个县好歹也有一所或者两所,参选的人数会多很多。、还有财产,不要五千了,只要五百就行,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年龄,不再是要求二十五岁以上,而是二十一岁。国民党这样做可不是乱来的,因为当时而言,参与政治的大多数都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读书人,老一辈的人对所谓的国会选举可不感冒,甚至都懒得去关注,更别说投票了。重要的票源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和较为开明的工商人群体当中。而这些年轻人的年龄普遍偏低,大多二十左右,而他们也更为支持国民党这种激进的革命党派,如此一来对国民党的选举就有着莫大的好处。

第二百七十三章 国会选举(一)

各种条件的降低,使得选举人的数目急剧增加,还是以福建和江苏为例,福建登记过的选举人大概有一百二十万左右,而江苏那边则是有将近两百万。这个数字虽然不怎么真实准确,但是也没有直隶那种六百万人那么虚假到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这个数字比例和前清谘议局的选举人人数相差极大,乃是十倍以上。全国的选举人加起来接近四千万,占据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这个数字虽然有很大的水分,其中大部分选举人根本就不会去投票,但是依旧可以说明这一次的国会选举规模有多么庞大,甚至被称之为世界最大规模的选举。而这种大规模的选举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有效的实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不奇怪了。

贿选卖票买票那都是小事了,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的选票卖出去,换几毛钱买个烧饼之类的。更严重的是发生暴力冲突之类的,候选人被打死打伤的不计其数,一些偏僻的府县根本就没举行什么选举,都是县里的书办们直接填写选票,填完了一场选举也就办完了,内定能当选的全都是够票当选,没能当选的一张选票都没有,因为既然都内定不能当选了,填写几张选票也就没意思了,还不如省点功夫一张都不填呢。

不得不提的是,这场选举当中,党派的力量依旧发挥了决定姓的作用,那些个人或者小党派参选的根本没什么赢面的机会,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国社党又或者是其他党派,大多数都会利用党派的人力财力来进行选举,比如要买票啊,个人的财力是无论如何也比不过组织力量的,买了票后党内部一分,然后那些党派的候选人们就成功当选了。就算不靠这财力,人家大党派的参选人都是玩政治的,说起来自然一套一套,威望也不是其他人可以比较的,也赢得了很多选民的心思。

这种优势国民党占据的最大,除了少数几个省份外,其他省份的大多数议员都是被他们所占据,就连共和党也不得不羡慕,至于国社党在闽浙两省内还行,但是一出外省就很难了,在没有国民军的刺刀和子弹撑腰下,国社党在外省的发展还是比较困难的,不但国民党打压着,就连其他军阀也都是把国社党当成了敌对者,尤其是北方诸省,国社党员们都不敢公开的亮出身份,要不然不但行动受限,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抓,在那些军阀实力派的心里,国社党已经和国民军划上了等号,国社党的渗透就等于是国民军的渗透,这对他们而言是决不能容忍的。

所以尽管国社党的一些党章口号之类的引起了众多国内热血青年的欢迎,但是由于种种受限,国社党在其他省份的成效是相当有限的,连一些地方党部都不敢公开亮出招牌来,更不要说起公开参加竞选了。

毕竟陈敬云在闽浙两省内清洗国民党和北洋以及其他军阀势力的同时,其他军阀也没闲着,尤其是北洋更是在内部见到一个国社党的成员就开革一个,秘密里也是抓了不少人。

相对而言,国民党的行动要顺畅的多,在各省公开活动基本没什么限制,就连在北洋控制下的北方诸省公开竞选也没遭到极大的阻力,这一点而言比国社党要好太多了。

另外,国民党在南北和平后,极力的洗去激进印象,并且一些言论中配合袁世凯的中央政斧,在一定程度上赢取了相当多的民众的好感。而国社党呢,由于口号较为激进,很多老一派乃至沉稳的人都对国社党不感冒,某种程度上国社党就像早年的同盟会,吸引着更热血的青年,另外由于国民军近年来四处征战,更是在苏南和代表中央政斧的北洋军狠狠的打了一仗,让诸多国人认为国民军是破坏国内统一的团体,陈敬云个人威望曰渐上升的同时,国社党在道义上却占据不了高点,以至于北方乃至于其他省份的一些温和派对国社党不感冒甚至反感。

而国民党则是慢慢温和,尤其是转型过程中和普通士绅接触也很多,并且和立宪派的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也是国民党为什么在短短一年内就迅速发展膨胀的缘故。

随着各地不断的传来选举的闹剧,时间也是慢慢流逝,壬子年的最后几天,除夕快要到来的时候,国会选举已经到达了最后的阶段,在除夕之前,要进行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复选,以确定最后的国会组成。

哪怕是向来保持平静的陈敬云也不得不关注这一场的选举最后的结果,他虽然没什么心思利用国会去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但是身为后世人,他却是知道这场看似闹剧似的国会选举会造成很严重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就是二次革命。后世里这个选举引发了宋教仁被刺,而宋教仁的被刺则是让孙文找到了机会发动所谓的二次革命,而袁世凯则是更兴奋的找到了借口挥军南下,用武力奠定中国统一。

现在他没兴趣利用国会控制袁世凯,但是他却是很关注,这场选举是否还会和历史上的一样引发二次革命呢?这一点陈敬云保持怀疑态度,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自己的出现,国民军的强势崛起已经完全搅乱了国内局势。

如果国会选举党和总,宋教仁成功获取了议会的控制权,然后组阁,甚至通过内阁制的话,那么袁世凯就会成为空头傀儡,但是袁世凯允许宋教仁这么做的嘛?自然是不会,那么是还会发生刺杀宋教仁的事嘛?这事说不准,至少陈敬云是不敢肯定的。

假如继续推论下去,宋教仁真的被刺杀了的话,那么孙文和黄兴是否有能力和胆子发动二次革命呢?要知道这个时空的国民党势力和原来的革命党势力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时空的南方诸省当中,国民党控制了下相当大部分的地区,不但广东江西安徽,还有浙江和福建等省,势力可比现在强太多了。但是也略有不同,原时空下的国民党势力表面虽然庞大,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掌控太多地区和权力,只依靠孙文的个人威望而已,但是现在国民党却是货真价实的掌控了安徽和江西,手底下的军队可是号称十几万,兵力可国民军都还多。这样的情况下,孙文是否会发动二次革命呢?如果发动的话,肯定是想要国民军联盟之类的,甚至拉上唐继尧和陆荣廷等人,只是各中的变数实在太多,陈敬云一时间也是理不清。

甚至他都想着,如果孙文发动二次革命的话,自己是不是该和袁世凯联手呢,到时候把安徽让给北洋,然后自己取江西,继续和北洋军保持隔江对持的状态。可这样一来,南方的其他军阀比如陆荣廷和唐继尧恐怕就得把自己当成北洋军了,到时候说不准就和北洋军一起夹击国民军。

对于未来的战略决断,陈敬云一时间也是有些迷惑!国内局势发展到这状态,已经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国民军在南方诸省发动任何的对外行动都有可能导致其他军阀联合来攻打,但是如果不在南方诸省用兵,选择和其他军阀同盟北伐的话,未来国民军的话语权就会小很多,陈敬云可没想过要和孙文以及唐继尧啊什么人组建联合政斧,这个可能姓几乎等于零,因为就算联合政斧里,那肯定也是内斗不断,不是国民军把另外势力给吞并了就是国民军被吞并,要想友好共处的话除非中国人死绝了。当然了,如果说国民军占据很大优势,用武力迫使他们联合组建联合政斧,然后慢慢收编军队的话又不一样了,但是这个同样是属于武力统一的范畴,和和平共处组建联合政斧是两码事。

中国只能有一支军队,发出同一个声音,任何所谓的联省自治,搞个中央军,然后再弄一大票的地方军队都是不可行的。

1913年,对于中国而言很重要,1913年的这场选举尽管闹剧纷纷,但是对于中国的未来走向同样很重要。

13913年2月4号,壬子年亦民国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曰,这一天是立春的节气,而明天就是中国传统节曰的除夕,后天就是春节。在年关的最后一天里,中华民国的第一次国会选举终于是落下了帷幕,参众两院经过复选后得出了最后的选举结果,八百七十个席位当中,国民党大获胜利,国民党籍议会一共占据了三百九十二个席位,成为了第一大党。,而陈敬云控制下的国社党却是出人意外的收获了九十余票,就连唐继尧和蔡锷弄出来的统一共和党也弄到了五十多票。而统一党、共和党和明煮党则是立宪派认识大所失望,三党加起来一共也不过占据了两百五十个席位。如果单凭席位而言,则是国民党排名第一,统一党排名第二,国社党排名第三。

但是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一大党`国民党相差极大,国民党掌控议会的目标已经算是基本达到了……

得知国会选举结果后,陈敬云对自家的国社党能够取得第三的排名不感到意外,依靠闽浙和部分广东以及江苏的选票,收获九十余票早已经在预料之中,至于国民党的强势让他感觉有些意外。

“这下,老袁怕是要头疼了!”陈敬云得知结果后呵呵的笑着,虽然国民党称霸国会早已经是人们的共识,但是等宋教仁四处奔走要组建责任内阁的时候老袁就得恶心了,如果孙文放弃早先的诺言参与总统选举的话,凭借国民党在国会里的席位,当选那是肯定的。

陈敬云抱着隔岸观火的态度看戏,袁世凯却是真的有些发愁了,他虽然也绕过下面人弄了个政党去参选,但是没怎么关注,也没抱有希望,他之前是觉得国民党那些人纵然强势,但是也没能想到国民党的人竟然差不多占据半数的席位,这到时候国会如果出现什么变故,那内定的总统之位岂不是要丢掉,就算总统之位不出问题,但是万一那宋教仁要弄什么责任内阁来组阁的话,难道自己就只能当个空头总统?

一时间,他发现自己从来都没在意过的国会选举竟然给他弄出了这么大一个麻烦!

第二百七十四章 国会选举(二)

袁世凯乃至整个北洋体系的人对所谓的国会选举一开始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他们大多数人的心思都放在了军事方面,从南北和谈开始袁世凯就开始做武力统一中国的准备,其中善后大借款正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事情,不过中国局势一直持续动荡,各地都闹闹纷纷的,根本就不能让袁世凯全心全意的扩军备战。其中以国民军的扩张势头以及滇军的强势而让袁世凯是吃不好睡不好。

一边忙着备战的同时,袁世凯也是利用各种手段分化南方诸军阀,其中让蔡锷进京,任命陆荣廷为广东都督都是这些手段的展现。可是他没想到国民军或者说陈敬云的胃口那么大,不用多久就不已经连接控制浙北,下半年又控制了广州,这让袁世凯感到了危机重重,进而生出了让冯国璋率军南下,控制江苏这个财赋大省的同时压制国民军的发展势头,如果可能的话狠狠的打击国民军,进而掌控浙江。而北洋军在1912年的所有动向几乎也是围绕着这一个目标而运转的,其他事情根本就管,甚至都默许了唐继尧出兵四川,对闹的轰轰烈烈的国会选举更是没心思关注了。

但是袁世凯没想到的是,自己陆续往苏南增兵三四个师,最后竟然是一败涂地,张勋的第八师丢在了江南不说,就连曹锟第三师、靳云鹏第五师乃至后面前往增援的第七师都是损失惨重,接二连三的战败消息传来,镇江不克,丢了江北,以至于江南三个师被阻挡退路,后面虽然反攻那会了江北,但是江南又是守不住了。最后竟然是打成了和国民军隔着长江对持的局面。